單家集夜話:民族團結的紅色佳話|總書記講過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
發布時間:2023-08-15 17:01:12 作者:包頭熱力
一九三五年毛主席率領紅軍轉戰寧夏,留下了“單家集夜話”的紅色佳話。一九三六年紅一、二方面軍在將臺堡勝利會師。紅軍長征在寧夏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紅色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6月10日在寧夏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單家集夜話”復原場景。(圖片來源:西吉縣三軍會師紀念館)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瞻仰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參觀紅軍會師紀念園、紀念館。在紀念館的“紅軍教會了西吉人做粉條”油畫和“單家集夜話”復原場景前,習近平總書記不時駐足、深情凝視。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再次提到了“單家集夜話”這一紅色佳話。
1935年至1936年間,紅軍長征曾三次經過西吉縣興隆鎮的回族聚居村——單家集,在這里留下了不少紅色足跡和革命故事,“單家集夜話”就是其中之一。
1935年8月15日,為策應主力紅軍北上,紅二十五軍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的率領下第一次來到單家集。當時,出現在部隊官兵眼前的是“躲紅軍”的情景——老百姓常年受國民黨軍隊和土匪迫害,一聽說有軍隊要來,也不知紅軍是什么隊伍,都跑的跑、藏的藏,家家關門閉戶,街道冷冷清清。
“紅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為爭取群眾的理解和信任,紅二十五軍對全軍指戰員進行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吳煥先還宣布了“三大禁令、四項注意”,強調對群眾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要充分尊重。
休整期間,紅軍戰士不僅把駐地院子和街頭巷尾打掃得干干凈凈,還幫助老百姓挑水、掃院,軍醫們也給群眾送藥治病。紅二十五軍用行動消除了老百姓的疑慮,他們漸漸打開了自家大門,稱贊紅軍是“仁義之師”。
軍長程子華送給興隆鎮南大寺一面錦旗,上書“回漢兄弟親如一家”,同時還送去6只大肥羊、6個銀元寶,表達了紅軍與回族群眾心心相連、精誠團結的深情厚誼。
“紅軍又來了!”1935年10月5日,毛澤東、張聞天等中共領導人率中央紅軍進入單家集,受到了當地群眾夾道歡迎。在1942年出版、丁玲主編的《紅軍長征記》中,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夾道群眾笑嘻嘻地提壺送水,迎面而來,向我們慰問說‘同志們,今日走哪里來,辛苦了,喝開水’‘你們是幫助窮漢謀利益的,喝點開水不要錢’?!?/p>
從“躲紅軍”到“迎紅軍”的轉變,正是民心所向的最好見證?!斑@樣的隊伍得民心,將來要得天下呢!”在單家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進入單家集后,毛澤東顧不上行軍勞累,就去參觀了陜義堂清真寺。在一個土炕上,毛澤東盤腿而坐,一邊喝著蓋碗茶,一邊向清真寺阿訇馬德海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馬德海則翻開《古蘭經》,向毛澤東介紹穆斯林群眾的宗教信仰,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兩人談得十分投機,屋內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留下了“單家集夜話”的美談。
第二天一早,毛澤東就率領中央紅軍翻越六盤山。當時,國民黨軍隊為了阻截中央紅軍和陜北紅軍會合,在六盤山一帶設置重兵,形勢相當嚴峻。毛澤東分析敵情,下令從青石嘴一帶進行突圍,戰斗很快即告大捷。在六盤山上,毛澤東回顧紅軍縱橫十余省、長驅幾萬里的艱難歷程,展望革命前景,感慨萬千:“天高云淡,望斷南歸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六盤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風。今日得著長纓,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這首《長征謠》就是《清平樂·六盤山》一詞的雛形。
1936年9月,紅軍三過單家集。為迎接紅二、四方面軍北上,西征途中的西方野戰軍一部抵達興隆鎮一帶,在單家集駐扎了40多天。這次,紅軍協助當地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靜寧縣委員會,選舉產生了靜寧縣蘇維埃政府,建立了農民協會,成立了西吉縣第一個紅色政權——單家集回民自治政府。
紅軍三過單家集,不僅宣傳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密切了黨與各族群眾的血肉聯系,傳播了革命火種,還為當地百姓帶去了生產技術,促進了經濟發展。80多年過去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不變,人民對黨的感恩之情永在心間。
紅二十五軍駐扎單家集時,有些傷員借住在老百姓家里養傷。這些紅軍戰士大多是南方人,看到當地盛產馬鈴薯,但老百姓只能通過蒸、煮等簡單的辦法食用,就手把手地教當地群眾制作粉條。老百姓親切地稱這種粉條為“紅軍粉”。
如今,當地傳承、改良紅軍傳授的粉條制作技術,大力發展粉絲、粉條、淀粉加工“三粉產業”。老百姓都說,“紅軍粉”不僅是幾代人的口糧,更是致富的支柱產業。
單家集所在的寧夏南部山區,曾經缺水嚴重、生態惡劣,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之一”。如今在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幫扶下,這里已經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實現了全面小康,生態環境也得到極大改善。
今天的單家集,不僅發展壯大了“紅軍粉”產業,還搞起了牛羊屠宰加工、草畜養殖、運輸、餐飲等產業,成為寧夏南部山區有名的富裕村。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共同發展,單家集也因此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農村精神文明示范點”“全國文明村鎮”等。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單家集陜義堂清真寺,拜福貴老人作為寺管會成員,堅持24年當義務講解員,直到2017年離世。他繪聲繪色地為到訪人員講述紅軍長征故事、黨的民族政策,講述單家集民族團結故事。每次講到“單家集夜話”時,老人總是神采飛揚。
在將臺堡三軍會師紀念館內,“回漢兄弟親如一家”錦旗引人注目。它是民族團結的明證,是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的成果,提醒人們不忘民族團結的優良傳統,攜手走好新時代新的長征路。